饺子的制作方法饺子是主食中颇受登封人欢迎的食品。它不受季节限制,四季皆宜。春季,人们多采集野菜, 包顿野菜饺子,尝尝鲜味。夏天,用鸡蛋拌韭菜,素饺子清爽利口。秋冬季,萝卜白菜掺猪肉, 荤饺子解馋生暖。日常吃饺子的方法,一般为煮,也有煎和蒸的。煮的饺子多配饺子汤一块儿吃, 或是先吃后喝,或是汤舀在饺子碗里,边吃边喝,所喝的汤是煮饺子的原汤,俗话说:“原汤化原 食儿。”
饺子,登封俗称扁食,原名“娇耳”,是中国的传统面食,用薄薄的饺子皮包裹各种美味的饺 子馅,用水煮熟,蘸着作料吃,令人回味无穷。饺子的特点是皮薄馅嫩,味道鲜美,形状独特, 百食不厌。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蒸煮法保证营养较少流失,并且符合中国色香味饮 食文化的内涵。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名吃,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 的俗语。
饺子因其用馅不同,名称也五花八门,主要分肉馅水饺和素馅水饺。肉馅水饺有猪肉水饺、 羊肉水饺、牛肉水饺、鱼肉水饺等。素馅水饺有鸡蛋韭菜馅、萝卜粉条馅、豆腐粉条馅、芹菜馅、 白菜馅等。另外,因其成熟方法不同,还有煎饺、蒸饺等。
制作饺子馅时,各种原料比例要适当。以肉馅饺子为例,饺子馅的肉与菜比例为1: 1或1: 0.5为宜。肉要剁成茸状。做馅的肉,用刀剁碎,使其成为茸状。瘦肉多时,可适量加菜汁或水; 肥肉多时就少加菜汁或水,使劲向一个方向搅动。待肉粘糊后,再放适量的花椒粉、五香油、食 盐、鲜姜末、味精、香油,继续搅拌。同时,酱油要一点一滴地慢慢加入。如有肉汤最好加肉汤, 边滴边搅拌,直到成糊状后,再将菜馅倒入搅拌均匀即可。用这样的饺子馅包成的饺子,吃时汤 汁饱满,味鲜肉嫩。为了避免营养损失与浪费,把菜馅剁好后,先将菜汁挤压出来置于盆中,拌 肉时和酱油陆续加入,充分搅拌,使菜汁渗入肉中,然后放上菜搅匀。若是素饺,也可以先把菜 馅剁好后,倒入锅(盆)里,加入食油(菜油)轻轻拌和,让油把菜包裹起来,再放食盐和作 料。这样,既保留了营养,饺子馅也会鲜嫩可口。
饺子多以冷水和面粉为剂,将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团,盖上蒸馍布,放置(物) 一小时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个小面团,先后揉搓成直径约3厘米左右的圆长条,刀切或手摘 成一个个小面剂子,将这些小面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中间略厚周边较薄的饺子皮,包裹馅心,捏 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将冷水烧开,包成后下锅并用漏勺或者汤勺(反过来凸面朝上)顺着锅沿逆 时针或顺时针划圆弧状以防饺子粘连,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如为肉馅可在沸腾时添少许冷水 再烧,反复两三次)。
大年三十包饺子,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饺子具有文化象征意义,饺子是时间变化的 象征物,在民俗观念中,新旧年度的时间交替在午夜子时,在除夕与新年交替之际,全家吃饺子 以应“更岁交子”时间,表示辞旧迎新,又因为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有“新年大 发财,元宝滚进来”的象征意义。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 了,“烂” 了,应该说“挣” T, “涨” 了。清朝有关史料记载说:“元旦子时,盛馔同离,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岁交子之 义。”又说:“每年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做饺食之,谓之煮悖偉,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镖藏之悖偉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年三十晚上和大年 初一早上,人们都要吃饺子,寓意吉利圆满,以示辞旧迎新。大年初一早上,包饺子时,也会把 一枚分钱包入饺子,代表着来年的运道,家人谁吃到说明谁有福气。大年初一晚上,人们则将面 条和饺子一同下锅里混吃,谓之钱串,寓意财富滚滚。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送穷鬼的日子,早上将大年初一从地里捡回放置各门后的土培垃端 到大门外十字路口,烧纸供祭。据《岁时杂记》记载:“人日前一日扫聚粪帚,人未行时,以煎饼 七枚覆其上,弃之通衢,以送穷。”中午还要吃饺子,谓之“补穷窟窿”。
“冬至咯嗒夏至面,腊八吃顿稠捞饭”,冬至吃饺子是登封的重要民俗,这与张仲景有关,不 再多述。另外,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
结婚风俗中,饺子更是必不可少的。在成亲那天,男方家里要吃饺子。到女方家迎亲,新郎 进门的时候,新娘的家人就开始煮饺子,另外盛饺子一定要盛双数在碗里。新郎、新娘一人一碗, 都要在各自碗里吃双数留双数。寓意就是给丈人家留着,不能都吃光!同样,新娘也得留,不能 把家里东西都带跑了。在农村,姑娘出嫁时,嫁家人送饭要送饺子,迎亲到家后,就要煮饺子, 在新娘坐帐时,新郎新娘要一块吃饺子。另外,登封西部还有送饭的风俗,即先前嫁到这个村庄 的同村姑娘,在结婚第二天都要到新郎家送饺子。不过现在,大多在新婚当天就前去送饭了。另 外,小孩过生日时,也要吃饺子。九月九,登封东部人家也要吃饺子。
文章分类:
登封民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