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嵩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快优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登封小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


  明代,是少林武术体系的形成期。

  

  少林棍法首先闻名天下。武僧周友、洪纪、洪转、宗想、宗岱、广按等都以棍术闻名。1561年,抗倭名将俞大猷专程访问少林寺,观看了上千位武僧武僧的表演少林棍法。俞大猷离开时,少林寺方丈小山和尚派两个年轻僧人宗擎、普从跟随俞大猷南行,学习他的棍术。学成后,二人辞行,北归少林寺。他们将所学到的军中棍法传给寺僧,所学最深者达百人。

  

  1577年四月某日,到京城的宗擎专程去神机营拜访俞大猷,感谢授艺之恩。俞大猷又将自己所著的专讲棍法的著作〈〈剑经〉〉交给宗擎带回少林寺。少林棍法吸取他家长处,不断完善,到明末已获得很高声誉。明末著名军事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评价说:“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

  

  少林僧兵,也多次应朝廷之诏赴江浙一带抗倭,他们手持铁棍,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少林棍法因之名动天下,流布四方。

  

  到少林寺学习棍法的人很多,而且形成了棍法理论。万历年间,徽州人程宗猷,到少林寺学武,前后达十多年,尽得其妙,学成而归,著《少林棍法阐宗》传世。该书对少林棍法的起源、内容及棍法运用都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是我们了解明代少林棍法的重要文献。

  

  少林的枪法也有了系统总结。僧人洪转是一位著名的武僧,不仅棍法好,也精通少林枪法。万历初年,他已八十余岁,著有《梦绿堂枪法》一卷,从理论上总结了周友传授的少林枪法。

  

  继棍法之后,少林拳法也走向相当成熟并闻名海内。明人王士性、金忠士、袁宏道、唐顺之、程宗猷、黄宗羲等的诗文中都提到了少林拳法,有的还描述了少林拳法的高超及注重实战的特点。其中,唐顺之更留下了“少林拳法世稀有”的评价,黄宗羲留下了“少林拳勇名天下”的名句。

  

  明代的少林拳法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清初的张孔昭著有《拳经》一书,书中所写少林拳的练法和指导理论就是明末少林寺的玄机和尚所传授的。

  

  明代的少林武术中除棍法、枪法、拳法外,还练习其他器械,如剑、鞭、戟、戈、大刀等,可以说已经有了完备的武术体系。

  

  明代的少林寺成为群英会武的场所,武风极盛。明天启五年(1625年),河南巡抚程绍来少林寺检阅完僧兵,诗兴大发,遂作《少林观武》诗:“暂憩招提试武僧,金戈铁棒技层层。刚强胜有降魔力,习惯轻挟搏虎能。定乱策勋真证果,保邦靖世即传灯。中天缓急无劳虑,忠义毗卢演大乘。”对少林武术和僧兵大加赞赏。

  

  少林僧兵到各地征战,也加速少林武术流传到各地。武僧周友在正德年间四次应朝廷征召带领僧兵征战各地,就在四省几十个州县传有僧俗武术弟子一千多人。

  

  也有人像程宗猷一样到少林寺学武,然后在寺外传承少林武术。杭州人陈元赟,年轻时在嵩山少林寺学武,天启元年(1621)随浙江道赴日本。后在江户国正寺收了三浦义辰、福野正胜、矶贝次郎、左卫门等一批日本弟子,传授少林拳法的擒拿跌扑之法,其传人后来开创了日本柔术,成为柔道的源头。

  

  因此,这个时期少林武术在中华武术流派中已经有了很高的地位。明末清初人褚人获在他的《坚瓠余集》中写道:“今人谈武艺,辄曰从少林寺出来。”这与后世的“天下功夫出少林”基本是一个意思了。

  

  明清时期,正是中国许多武术门派形成的时期。因为少林武术的传播,许多拳种或武术门派的源头都追溯到少林寺或少林僧人。如梅花、炮拳、洪(红)拳、功(弓)力、劈挂、通臂、短打、燕青(秘踪)、拦手、螳螂、七星、朝(昭)阳、关东、八极、戳脚、鹰爪,以及长拳、猴拳、苌家拳、岳氏连拳、翻子拳、八卦拳、咏春拳、心意六合拳等,都被认为属于少林拳系。


文章分类: 武术内容
豫ICP备20000995号-2  豫ICP备20000995号-1 豫ICP备2022011485号   豫ICP备2023031134号-1  豫ICP备2023031134号-2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