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故里和禹都阳城 史载禹生石纽,自古以来,少室山下的左庄、王庄、张庄、尚庄、马庄、刘庄、耿庄等就被 称为“一溜石纽屯儿”。左庄原名祖家庄,因大禹后裔奉其为先祖出生地而得名,祖家庄村的刘 姓、蒲姓的家谱中都明确记载左庄原名祖家庄。祖家庄有石纽石、息壤岗、禹岭、姚沟、禹王 坛、禹王庙、擂鼓石、夏地、东军地、金牛峰等大禹文化遗迹。而嵩山启母阙阙铭明确记载: “昔者共工,范防百川。柏鲧称遂,口□其原。洪泉浩浩,下民震惊。禹口大功,疏河泻玄。九 山甄旅,咸秩无文。爰纳涂山,辛癸之间。三过亡入,实勤斯民。”因此,大禹故里在登封已为 全国大禹文化研究专家所认知。登封千百年来流传有禹生石纽的说法,并且有大禹诞生、拜师、 治水、建都等系列传说以及众多大禹文化遗迹,因此,2008年1月,河南登封被命名为中国大禹 文化之乡。
《史记•封禅书》正义引《世本》:“夏禹都阳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阳,或在安邑,或在晋阳 也。”《周本纪》集解引徐广曰:“夏居河南,初在阳城,后居阳翟。”《周本纪》集解引韦昭曰: “禹都阳城,伊洛所近也。”禹都阳城——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西,处于五渡河注入颍河 的夹角地带。王城岗遗址是一处以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存为主,兼有裴李岗文化、二里头文化以及 商、周时期文化遗存的遗址,遗址面积5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平均厚2米左右,最深处可达9 米。遗址内发现有龙山文化晚期的两座小城堡以及奠基坑、窖穴、灰坑等遗迹,还出土有大量陶 器、石器、骨器、铜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陶器多为砂质或泥质,灰陶较多,此外还有棕陶 和黑陶等。1988年,王城岗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 ~ 2003年,“中华 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登封王城岗遗址周围龙山文化遗址的调查”课题组,由刘绪、方燕明主 持,在王城岗遗址展开考古工作,发现一座面积30余万平方米的带护城壕的龙山文化晚期大城 址。这是迄今为止在河南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晚期城址。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城址、祭祀 坑、夯土基址、白陶、玉石琮等的发现表明了该遗址的重要性。王城岗大城的发现,使它的时
间、地点、规模都够资格称为禹都,有越来越多专家认可禹都在登封王城岗。主持这次王城岗考 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方燕明说:“在王城岗遗址新发现的大城,面积约30万 平方米,是目前在河南境内发现的最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为王城岗是禹都阳城之说提供 了有力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