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简介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东西长近100千米,南北宽约60千米,总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由中山和嵩山组成,包含三皇寨景区、少林寺景区、嵩阴风景区、中岳景区和马鞍山景区五大部分。
该公园位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主要由暖温带针叶林、阔叶林、乔木和灌木组成,包含少量的花草及药材植物。
该公园于1986年成为中国首批辟建的全国十大森林公园之一,在其后的三十年间,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河南省最美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荣誉。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中国河南洛阳东南登封市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4°02′~34°42′、东经112°32′~113°40′,属秦岭山系东延的余脉,东西长近100千米,南北宽约60千米;北临黄河,西至洛河、伊河谷地,南止汝河北侧,东接豫东平原。
地形地貌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峰主要有跑马岭、俊极峰、嵩山岭、九朵莲花山、御寒山、马鞍山等,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 最高峰御寒山峰顶海拔达1512.2米。
气候特点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在12~14.2℃之间,最热月均温27.3℃,最冷月均温0.3℃;无霜期210天;年降水量600一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55%。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多年平均蒸发量为2136.4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524.4~583毫米,最大年降水量909.2~1002.5毫米,最小年降水量332.9~423毫米,一年之中的降水量集中在7~9月。降水量除明显的月、季和年变化外,还有较明显的地带性差别。中山区、地山区和丘陵区不同地区降水和蒸发量多有差别;低山、丘陵区多年降水量低于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约占70%,而蒸发量恰相反,形成了低山、丘陵区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的干旱现象,但丰水年和枯水年降水集中分布基本一致。由于降水量的不稳定和不均匀性,往往在一年之中造成先旱后涝或旱涝交替的现象,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
水文情况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河流众多,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32千米,在大河谷火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埋藏甚多。嵩山以五指岭为分水岭,南部河流属于淮河水系,北部河流属于黄河水系。公园内的主要河流为淮河水系的颖河及其支流。石淙河,又名平乐水和勺水,发源于嵩山北麓公川、九龙潭,东南流至告成入颖。全长35.7千米,河床平均宽100米,属季节河,年平均流量每天0.1立方米。五渡河,发源于太室山东麓,至告成入颖。全长16.7千米,河床比降1/8~1/43,河道比降1/8~1/43。
土壤情况
河南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母岩主要是花岗岩、石英岩、片麻岩、片岩、石灰岩、砂岩、砾岩等。土壤在区内有明显的垂直分布,从峻极峰至河谷土壤分布是裸露岩石——山地棕壤——淋溶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褐土
文章分类:
森林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