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嵩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河南快优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登封小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城北6公里嵩 山南麓积翠峰下。该寺原为魏孝文帝 (471-499)离宫,正光元年(520) 复建闲居寺。隋开皇五年(585)改 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 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 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 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 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静藏及天 文学家一行等皆出该寺。五代时于嵩 山琉璃戒坛纳法,又名“封禅寺”。 后梁时废。宋太祖开宝五年(972) 赐名“嵩岳琉璃戒坛” “大会善寺”。元世祖至元年间又赐名“万寿禅寺”。今寺院范围包括常住 院、戒坛遗址、古塔及寺内碑碣等文物。

  

  常住院,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大式硬山灰瓦顶,中3间砌券门,明间门券上 嵌长方形横匾书“会善寺”三字,内供汉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东西两侧各建 面阔1间,单檐硬山式掖门1座。山门后有宽敞的大月台,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铁钟一 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台中轴线北部建大雄宝殿一座。

  

  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九脊殿式屋顶,檐下有用材硕大的斗拱,为五铺作重拱 双下昂。殿内作减柱造,梁架为乳栿对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大殿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但 其斗拱等构件仍保存着早期建筑的基本特征。该殿于2004年进行过加固维修。大雄殿东、西两侧 厢房为后代所建。

  

  戒坛,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一座,毁于五代,现尚存唐代戒坛 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是古坛位置的标志,均具有重要的建筑与艺术价 值。

  

  古塔,寺西有净藏禅师塔,西南和东南有清代5座塔。另外,在寺周还有古塔多座。如:寺 东约300米有清塔3座,山门南150米处有清塔1座,尤其是寺东的意公之塔尤为重要,该塔建于 清康熙十一年(1672),为六角形密檐式琉璃塔,塔高约10米,塔基面宽1.8米,须弥座壶门内嵌 花卉、瑞兽等砖雕图案。全塔用白色釉砖构筑而成,塔高五层,正面南向嵌石门,背面雕格扇 门。檐下有斗拱,二层正面有小龛,塔刹残。

  

  丛杰尊塔在寺外东侧,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为楼阁式塔。高4.5米,塔基平面呈六 角形,下为须弥座。壶门内嵌花卉和瑞兽雕砖,面宽1.15米。塔基3级,正面、背面各有板式 门。檐部叠涩密檐,顶仿木构,饰瓦垄,挑角。塔身中部雕圆窗,两侧雕破子棂窗。

  

  普渡塔在丛杰尊塔右3米,形制与丛杰塔相同,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

  

  梅公塔位于山门前,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方形密檐式砖塔,塔高4.5米。塔基为 须弥座,面宽1.9米,塔身残存3级,叠涩檐,塔身正面嵌石铭。

  

  寺内现存的主要碑刻有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 价值。

  

  保护范围:东自斋堂院东围墙向东100米,西自常住院西围墙向西至静藏禅师塔东壁,南自 嵩阳书院至207国道旅游公路向南150米至山脊,北自常住院大殿后墙向北300米。常住院东南3 座塔,西以西侧楼阁式砖塔的西壁向西300米接会善寺保护范围。东以东侧楼阁式砖塔东壁向东 100米,北以两楼阁式砖塔北壁向北100米,南以琉璃塔的南壁向南100米。性洁和尚塔,自塔身 四壁各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至积翠峰山脊,向东150米,向南至207国道;清塔: 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300米,向东200米,向南300米。


豫ICP备20000995号-2  豫ICP备20000995号-1 豫ICP备2022011485号   豫ICP备2023031134号-1  豫ICP备2023031134号-2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