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石画大量资料说明世界各国的早期书画艺术是在岩石壁画上形成的,也就是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生活于此的人类为表达对祖先的崇拜,乃至对某些动物的崇拜,对自己所信仰的神灵的崇拜之情,使用彩绘手法在岩石上记录、作画。 石壁岩画是我们研究远古人类的生活习性、文明发展程度,所依据的信息宝库,十分珍贵。 《登封县志》(明嘉靖八年本)记载:“县北嵩岳重崖之下罗汉洞,内有五色石,相传昔尝现罗汉之影。”是天然还是人为绘制未详细说明。 在嵩山少林一带,石画艺术有记载并深受各界群体关注,要属明万历年延续至今的“少林达摩面壁影石”了。这块石头千百年来触及了许多人们的灵魂,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 少林石画艺术创作所需的人才队伍十分关键,因素质要求极高,需要从业者的丰富学识、敏睿观察力、艺术造型功力,以及吃苦耐劳、甘心寂寞的意志力,而现代人生活价值观能否在经济大潮中沉静下来,历练成功,显得十分危机。对此项艺术语言形式的宣传认识力度、发掘力度,还远远不够,还仅停留在新鲜事物里,若不加以大力推动,可能又是昙花一现之危。 少林石画作品是采用嵩山一带的河料石或山料石,不做任何机械加工雕琢,利用其自然纹理,结合艺术家的审美情趣、丰富的想象构思,直接在石头上作画。使用民族传统国画颜料、水墨、毛笔,因石而异,或素或彩,力求天人合一、生动有趣。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草虫,可谓包罗万象、洋洋大观。 目前已有优秀作品二百余件。 少林石画艺术一经发掘推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和喜爱。 它自创始有记载,是在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1609年)袁宏道举人的《嵩游记》上记述“达摩面壁影石”。他说“石白地墨绘,酷似应真(罗汉)像。”并有题诗一首,赞曰“禅月罗汉天下绝,螺烟渗石光不灭;面纹漆黑眼去棱,衲衣袖展秋云洁……”据记载,此“达摩影石”在少林寺四百多年曾三次遗失,三次复原,但出现的三块石画都是质地不同,造型不同,说明,代代都有传承创作高手,一脉传承。 在400多年的传承史中,曾几度断档,几度辉煌。 少林寺第二十九代名誉方丈释德禅大师,是少林寺石画艺术的传承人之一。 释德禅,俗姓刘,幼名二和。登封左庄人,1907年生,9岁出家到少林寺,他对佛学、武术、医学、书画、历史都有广泛的研究,见解高深,是一位有知识、受祖国,备受群众尊敬的高僧,改革开放后,德禅师傅一生所学得以充分发挥,收授国内外弟子成千上万。 陈鹏,法号释行鸿,少林皈依弟子,少林石画艺术传承人,1965年生,因出生于登封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自幼酷爱书画,曾拜德禅大师修身习艺,得德禅大师经常开示指点,书画风格禅意独特,尤擅画佛教人物达摩,多次随少林寺武僧团出访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宣传少林文化,有“文化大使”美誉。后得少林石画艺术精髓,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发掘出有代表性的石画艺术精品,受到各界人士关注。 少林石画素材广泛,大千世界中的人物、动物、花鸟、草虫均可成为作品素材。其次,用料便宜、环保,山川、河道随时捡到满意的石头都可作画。其三,作画形式十分独特,可历练作者的审美情趣、伯乐慧眼、表现手法,调动作者的创作欲望,能培养作者和观者亲近自然、爱护自然、开发自然的灵性。其四,作品精美、质朴、生动有趣、易保存摆放,绿色环保,具有收藏把玩,不可复制的稀缺属性,是中华民族的一项艺术瑰宝。 少林石画艺术是一项不可多得的急待发掘的古老与创新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超常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现代社会所大工业力倡导的低碳环保、绿色人文之艺术特征,有无限的发展活力和提升价值。 历史价值 少林石画艺术源于4000多年的原始壁画,是人类表达对祖先、神灵、动物崇拜之情的印记,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活习性,文明发展程度,不同年代的岩石彩绘手法,绘画图案,又记录着不同年代的文化进程,是人类生存文化信息的宝库,是我们的宝贵遗产。 少林石画中的瑰宝,“达摩面壁影石”,其神秘的艺术形式,几百年来,给世人带来了无限遐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思想灵魂,其艺术魅力不可言喻。 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少林石画所使用的工具、创作手法都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本土性,艺术品质十分古朴精美、生动、传神,是融天然成型的石头原貌,结合艺术家的想象力,造型功力为一体的主体绘画作品,由于作品有天人合一的特性,具有不可复制的稀缺勤性,而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收藏。(举一、二例说明:部分作品在嵩阳书院展览时,曾被一法国女外宾连连叫好,并主动报高价收藏,被拒绝后作出遗憾的手势;又有一次,河南省委欲在郑州打造中原文化名城,特邀一批世界级雕塑大师游览嵩阳书院时,其中一位新加坡大师,在展品前流连忘返,并欲意收藏《猴石》作品,当告知不出售时,仍不甘心,求陪同三番两次的做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提高,少林旅游业全面发展,少林石画艺术若能发扬广大,必将产生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特殊价值,特殊意义 少林石画艺术不但具有经济价值,还有一项特殊价值。在当今世界能源枯竭日渐危机,书画材料日益高涨的情势下,少林石画艺术凸显了她的优越性:她是一种变废为宝,化顽石为神奇的低碳、环保、生态、绿色之艺术形式。这一艺术形式对提升人类亲近大自然、顺其自然、改造自然、道法自然、造福人类,具有启蒙之特殊意义,很需要大力提倡。 少林石画艺术创作所需的人才队伍十分关键,因素质要求极高,需要从业者的丰富学识、敏睿观察力、艺术造型功力,以及吃苦耐劳、甘心寂寞的意志力,而现代人生活价值观能否在经济大潮中沉静下来,历练成功,显得十分危机。对此项艺术语言形式的宣传认识力度、发掘力度,还远远不够,还仅停留在新鲜事物里,若不加以大力推动,可能又是昙花一现之危。 建立少林石画艺术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工作。 1、大力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使领导重视,广大群众知晓。 2、在嵩阳书院开设少林石画艺术馆,在国内扩大宣传影响力。 3、赠送或销售部分作品到海外,在国际上推广此项艺术。 4、开办少林石画艺术班,发扬光大石画艺术。 1、关心支持热爱此项艺术创作的各界人士,经过多年展览,现登封方圆及郑州周边在石头上试着作画的人有千人之多; 2、收集整理此项艺术的资料及论文; 3、建立少林石画艺术创作研究(专业)基地; 4、培训、培养一批新的少林石画艺术传承人; 5、创作一大批新作品,并投放市场; 6、其中一批珍贵作品永久保护收藏。 2011年12月设立少林石画研究基地培养新人 2011年12月举办少林石画拍卖会扩大影响 2012年12月前培训创作人员及传承人让后继有人 2013年12月前创作一批精品国外办展走向世界 2014年12月前建立石画艺术研究院校研究专业化、规范化
文章分类:
登封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