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摸会
“摸摸会”会址位于中岳嵩山之阴、嵩山主峰――峻极峰东北侧约十公里处,海拔高度980米。中岳嵩山于五岳之中,即黄河之南岸。嵩山是中国36亿年前崛起的古老山体,它经历了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嵩山是研究我国地质史的最佳基地,现为世界地质公园,因而被称为万山之祖。这里的原始文化如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等星罗棋布。嵩山所处位置适中,地理坐标为北纬34°26′至34°33′,东经112°44′至113°15′,属暖温带性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4.2度,年降雨量525.4毫米,无霜期为238天,植物生长期为265天。因此这里是人类生息繁衍最早的地方。黄河为母亲河,嵩山为父亲山,均已阐明中华文明的渊源及由来。该地区叫九龙潭,又名倒拜沟。行政区属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辖区。总面积为17.6万亩,其中耕地33070亩,管辖27个行政村,112个自然村,9993户,39040口人。王河村地处深山区,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势陡峭,溪水流淌,古木参天,瀑布九连,风景优美,空气怡人。在九龙潭,周边群峰争秀,错落有序,其中有一座山峰拔地而起,冲天而立,形似棒槌,当地人称它为“都督峰”视为祖先的象征。据有关资料记载唐代大周年间,就在这风景似画,深山峡谷的悬岩上,建起了九龙庙。由于这里地处深山,交通不便,人们与外来信息接触极少,广大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靠天吃饭,凭命过日子,由于思想愚昧,只有祈求上天神灵保佑,才能幸福平安。因而,古老神秘的神文化在这里积淀的特别深厚,在民间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民间习俗庙会及祭祀生殖崇拜活动,唐庄“摸摸会”即为其中之一。正是这些民俗民风的活动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厚的传统的古老历史文化遗产。
“摸摸会”位于嵩山登封市唐庄乡王河村九龙庙,影响偃师、巩义、荥阳、新密、许昌、禹州、汝州、伊川、洛阳等地,赶会人数多达数万人之多。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态来赶每年一度的五月十五“摸摸会”时,当我们看到群峰竞立、峡谷万丈、瀑布九曲、灯火连天的奇景时,会使你产生一种野性神秘感;会使你想起深山老林寂寞的山谷中,曾经有过惊心动魄的往事;会使你想起人类始祖面对苍穹的喃喃祈祝与热烈渴望;也会想起一个困扰人类千年的古老话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曾有不少神话传说及大量的感生神话,如始祖与虎、狗、蛇等相交,甚至食棉线、食鸟蛋、触沉木、居山洞而“感生”,都是对于生殖的原始解释。嵩山九龙庙“摸摸会”就有这种神秘的神话传说。
嵩山北麓,倒拜沟九龙庙农历五月十五日的“摸摸会”,据传说始于隋唐。据九龙庙内明代万历二十六年碑文载:“…每年四月二日龙神之期登邑方士君子持羊酒献香者褚踵至焉然而无庙貌似妥灵人之登拜天地贡献无所神将何所栖哉于是僧人普才化幕化十方功德施主各出财捐资纠工修造创建殿宇塑以金阕…..”从上所述可知,在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前已有小庙,每年会期,登封信士及文人雅士前来朝拜,带来很丰盛的贡品,看到的只是不像样的小庙,连朝拜的人都无存身之地,供品中偶有放在天地之间,何况神怎么栖身呢?因而僧人开始创建神殿。明代崇祯元年,清乾隆年间均有修葺。有龙神庙即有庙会,特别是嵩山地区对龙的崇拜更甚,山区指天而生,农耕为本,明清两代登、巩县令多次到九龙庙许愿求雨。五月十五,夏季丰收人们要还愿,久而久之形成倒拜沟九龙庙“摸摸会”的雏形。每到会期,清至民国有数万人。民国后期冷落下来,解放后庙宇损坏严重,庙会活动停止。1980年改革开放后,翟英村翟中义(81岁)和同巩川李遂成(96岁)重修九龙庙,复活五月十五“摸摸会”。近年来,会期人数多达1—3万人不等。
九龙庙崇拜者与日俱增。古时是用木棍在悬崖上架起曲折的吊桥而通向龙王庙的。明朝登封县令前来祈雨,带来很多供品,因路狭窄危险,无法运往庙中,县令急的团团转,对着九龙庙高呼:“你受命皇天,永泽中土,护佑良民,今来祀求,连路都没有?何能供奉?”只见晴天一声霹雳,东岩上显出一条崎岖的山道,当地群众都叫它龙挠路。如今这里的石头路上还留下深深的龙爪沟印呢。一时圣名远扬,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
嵩山摸摸会自2000年挖掘出来后,2002年11月30日中邮广告、中央电视台CCTV-7以及登封电视台给予了宣传报导,揭开了嵩山摸摸会神密的面纱,摸摸会从此名扬中州大地。2007年5月,河南省非遗专家高天星教授亲临庙会现场考察调研,经过专家多方论证,摸摸会的生殖崇拜内涵得以升华,并编印成书。之后的每年农历五月十四日摸摸会规模逐年扩大,参会人数由三万余人猛增到2013年的五万余人,夜幕下3公里的山谷里外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有拜神诵经的,有吹拉弹唱的,有避暑纳凉的,有谈情说爱的,有交流会友的等,预计今后摸摸会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兴盛不衰。
九龙圣母庙及九龙王庙,所处的位置为嵩阴,倒拜沟这里群峰竞秀,瀑布九连,道路悬于高崖半空。向上望蓝天一片,向下看狭谷万丈。听四方水流回音。山崖上洞穴重叠。优美的环境,使善男信女、赶会群众,心旷神怡,犹如进入仙境,可舒心欢乐,高声呼叫,尽情欢跳,由于它的特殊地理环境,不同于一般的交流大会。它的各种活动都带有原始神秘之色彩。各社火团打有令旗、各种乐器、鼓、锣等。
嵩山主峰峻极峰北八公里山阴九龙庙前,有明代万历二十六年春刻碑一品,居碑载“….六朝隋唐以来创建浸繁矣….天地供献无所神将何栖哉,于是僧人普才化募化十方功德施主各出财捐资纠工修造殿宇塑以金阕….”由此可见,九龙庙原始于六朝隋唐,兴盛于明、清两代。民国时续之,解放前后断之,改革开放(1980年)后又继续兴盛。明万历年间组织庙会的信士有冯进程和当地信士郭天角郭文旺等人。明代天启年间有信士刘汝楫等。清代乾隆间有道士刘禄、冯世荣主持庙会香火,清末明初有魏治法主持,民国中期有巩县信士吴金良、李遂成主持。改革开放后有瞿营村瞿中义、李永主持庙会。“嵩山摸摸会”起于隋唐何时无考,但距今也有1000年以上。此会历史悠久不同于一般庙会,因而久而不衰。如今传承人有冯金河、屈苗、耿炳伦、翟中义等人。
嵩山“摸摸会”不同于普通的庙会交流会。由于它的特殊地理条件及优美怡人的环境,人们进入此地,犹如进入仙境,顿时,使人忘记世上一切烦恼,陶醉于古老神话传说的神秘色彩之中。所以说,它具有以下特征:
1、生殖崇拜是自然崇拜的一种特殊形象,作为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嵩山摸摸会”从它的名字上看似乎有民间所谓的“粗野”含意,其实并非如此。“摸摸会”是中岳嵩山原始祖先们对生殖崇拜留下的缩影,也是远古生殖文化文明的延续。“摸摸会”经久不衰深得民心,是典型的古老生殖崇拜。
2、“嵩山摸摸会”是民间信仰的集会。一到会期三里五乡及远方香客早早备好各种供品,灯笼、电灯香裱和吟经用的各种乐器,换上自己满意合体的衣服,约上志同道合的香客好友,五月十四日下午便结伴成群向嵩山九龙庙云集。上山赶会的人群直至午夜不断。夜里展开声势浩大的祭典活动:有祈求还原的,有祈求丰收平安的,也有祈求国泰民安的。因庙小人多,满山遍野、崖洞、草地、溪水旁灯火通明,好一派繁华世界,浪漫仙境。
3、“摸摸会”由于是在特殊的时间,大会盛期是黑夜,形成了摸黑上山,摸黑祭祀,摸黑念经,摸黑游山,第二天一早又摸黑下山,它具有民间特殊的神秘性。
4、五月十五下午,四面八方的信徒及社火参与者多达上万人,步行或乘车云集深山九龙庙前,此种行动没人动员,没人通知,全靠自觉或感悟,以虔诚的心向神灵表演绝技,来满足每个香民的心理平衡。几万人的“摸摸会”全是群众自发的形成,突显它的自发性。
5、“摸摸会”是黑夜行路,只有二尺宽的半边峭路,下边是万丈悬崖,上边是崖石压顶。这里有个民谣“过了虎口崖人人心想开,脚踩龙挠路,一步一仙台。”凡来此的人都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又因人多路窄地方小,除庙前一片平地,周围全是悬崖,因此人人团结互让,都不在神前拌嘴。心中有“我们都是圣母九龙的子孙,”从古至今,摸摸会是充满和谐友爱和伦理道德浓厚气氛的场所。
6、由于“摸摸会”所在地域位置的特殊性,形成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遗产。年老人赶会是平衡心理,对就龙神的虔诚,年轻人来到深山赶会是想尝试了解稀奇古怪的“摸摸会”文化味道,初恋者是想感悟古老习俗的乐趣。总之,凡赶会者来到这特殊的地域内,各怀着自己的心愿,因而满足了不同层次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有它的特殊的地域性。
7、“摸摸会”地处深山老林,谷深路窄,交通十分不便,是步行而来,徒步而去。盛会期又是夜间(晚八时至凌晨六时),又是每年的五月十五,它的时间性很特殊。五月为榴月,十五为月日(夜),人们在这特定的环境中,月亮从东边都督峰升起(棒槌峰),时隐时现,月色朦胧,听着那山风流水声,给身兼者带入仙境世界,忘记尘世一切烦恼,它有特定的时间性。
8、“摸摸会”具有民间群体自娱自乐性。民国初年,大冶、卢店镇为还雨愿,曾有四十八道社火上山助兴,现在会期有骑毛驴、担经担、猩猩怪等,还有摊戏、大鼓书、河南坠子、豫剧、曲剧、快板书、喷大江东(说书)等等。整个深山沟一片沸腾,山上沟下达二里之余。
9、“嵩山摸摸会”有它的特殊性,环境是深山老林,会期在夜半三更,人员来往神秘,无人通知,无人号召,主动自愿,欢歌狂舞,互敬互爱,伦理道德,无限尊严,古老信仰,生殖崇拜。所以它不同于一般庙会,有它的特殊性。
1、“摸摸会”是华夏子孙在漫长的封建农耕社会中人类生殖繁衍崇拜的典型延续,这种道德规范的嬗变,暗示着山民对儒家封建礼教的修正,还表示了对人性的极大关注。也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再现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它对于研究古代人类学科及民族崇拜学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重要学术价值。
2、按照“摸摸会”的形式、时间、起源等来看,它具有原始部落族图腾崇拜的痕迹。对于研究中原华夏文明史及人类生活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人的生殖图腾崇拜为纽带,把人们代代连系在古老民俗、民风的惟妙惟肖之中,使他们心中只有崇拜只有信仰,及安于天命的精神特点和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执著追求。所以说“摸摸会”对促进社会和谐、团结、平安、幸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平衡作用。它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亲和力和向心力。
3、“摸摸会”是中华民族神龙文化的一种综合表现。有据可考,它已有近500年历史,是研究中原文化及生殖崇拜信仰学说的古化石。它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渊源延续,并日异壮大,可见它的内容形式深得民心。这种得民心合民意的形式,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在专家学者的参与下,定能合理开发,保护利用,这场原始具有原始特色的古庙会在今天开放的社会中大放异彩,为经济振兴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它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摸摸会”这一古老原始的民间生殖崇拜文化活动,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机。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民众生活方式有了较大改变,加之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社会人员流动性增强,加之行政干预、公安介入等,使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传统观念不能处于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维护支撑着“摸摸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这种条件的变化,加剧了“摸摸会”的自然衰退。久而久之,它将会被外来文化侵袭的年轻一代遗忘地一干而净,“摸摸会”也就形成名存实亡之势。因此,挖掘、整理、弘扬“摸摸会”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在必行。
1、实施景区规范化管理;
2、建章立制使广大游客和当地居民爱护保护景区各种基础设施和景区环境植被及水源。
3、保护道教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使其发扬广大。
4、收集该地已散失的文物(残碑及庙内的乐器等),挖掘整理九龙庙及摸摸会的民间传说故事。
1、唐庄乡政府成立了保护领导组和保护工作机构;
2、成立九龙潭“摸摸会”民俗研究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深入进行九龙王庙“摸摸会”的研究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聘请有关专家对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4、多方筹资,确保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5、搞好宣传和引导,使广大群众及游客保护好景区植被,保护好基础设施和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景区规范化管理。
6、制定九龙潭摸摸会景区规划,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责任;
7、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由领导组和专家督导保护工作;
8、建立资金机制,保护资金到位,专款专用,少花钱多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