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脚舞独脚舞是登封市君召乡孟村群众表演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民间舞蹈形式。来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是全国罕见的民间舞蹈。这种民间舞蹈至少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当地群众又叫“独脚猴儿”或“独角偶儿”。主要流传在登封、伊川、巩义、偃师、汝州、禹州和新密市等地,主要表演者是七八岁的小孩至35岁以下的青年人,最盛时表演队伍达100多人,声势浩大,热闹非凡。独脚舞是由一个人穿上古装剧上的水族服饰,头戴兽鱼虾蟹头盔或者戴上面具,站在单腿1.5米至2米高的木制和铁制高跷上表演,伴随着锣鼓镲铙等民间乐器的鼓点,表演和演唱,古朴,滑稽,欢快,惊险,优美。属嵩山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包括大禹治水的传说,大禹庙的恢复,九龙圣母庙的修缮,大禹台的保护,大禹在君召乡海渚村治水遗址的保护,龙眼的建设标志等,都是研究大禹文化的最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独脚舞历史渊源流长,文化内涵深厚。融帝王文化、祭祀文化、龙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于一身,须挖掘、抢救、整理和传承,不然,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侵入,将频临灭亡。 |